好的,我帮你将这篇文章改写一遍,保持原意不变,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使内容更丰富一些:
---
宁可学桃园三结义,也不学瓦岗一炉香。这句话如果仅凭《三国演义》这类小说来说,确实没什么问题。但一旦翻阅正史,就会发现这说法并不成立:刘备与关羽虽然“义虽君臣,恩若兄弟”,说他们结义尚且说得通,可瓦岗军那些将领结拜,那就完全是子虚乌有。至于什么“贾家楼四十六友”或“贾柳楼大结义”,更是毫无历史依据,完全是传说和后人杜撰。
翻开《旧唐书》和《新唐书》,徐茂公(本名徐世勣,字懋功)十七岁便加入了瓦岗军。而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时,年逾花甲的屈突通早在隋文帝杨坚时期便官至右武侯车骑将军,随杨广征伐高句丽后,又陆续升迁为右光禄大夫、左武候卫将军、左骁卫大将军、左骁骑卫大将军。屈突通以剿灭“反王”战功赫赫,战无不胜,怎可能和单雄信、徐茂公这些年轻将领结拜为兄弟?
展开剩余84%隋朝时身居左骁骑卫大将军的屈突通不可能与单雄信、徐茂公结拜;同样,正六品建节尉的秦琼也不可能与他们结拜。所以当单雄信在洛阳投降并面临处斩之时,唯一愿意用自己所有战功和官爵去求情赦免的,只有徐茂公,而秦琼则冷漠无声。
仔细阅读隋唐时期的正史,我们会发现秦琼根本不可能去救单雄信,他没有落井下石已经算厚道了。单雄信做过的三件事,几乎成了他和秦琼之间的死敌仇恨根源。
今天我们讨论的都是正史,所以那些“勇救李渊”、“当锏卖马”、“贾家楼结拜”等传说性质的故事,就不必再提了。秦琼最早是在隋将来护儿麾下做帐内(相当于警卫副官),秦琼的母亲去世时,来护儿还亲自派人送礼吊唁。《旧唐书·列传第十八》和《新唐书·列传第十四》对此有明确记载:“秦琼,字叔宝,齐州历城人。初为隋将来护儿帐内,母丧,护儿遣使赠衣被以吊之。官吏惊讶,曰:‘士卒有丧,主将未闻问,独吊叔宝,何故?’护儿答曰:‘此子才武兼备,志节完整,岂能久处卑贱乎?’”
秦琼少年从军,隋大业十年(614年)十二月,和罗士信率一千人击败卢明月十万大军时,一个十八岁一个十五岁(这是学者蒙曼考证的年龄),无论是做单雄信还是徐茂公的哥哥,都年纪太小了。大业十年时,徐茂公已有二十岁。
秦琼在隋朝已经官至正六品建节尉,是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张须陀的得力干将,权威极高,县令见了都得叩头,肯定不会因为破案不力而挨板子。隋唐时期并无“重文轻武”之弊,秦琼若打县令的板子才合情合理。
根据正史,秦琼是隋朝中层军官,而单雄信则是地地道道的江湖人士:“单雄信,曹州人也。翟让与之友善。少骁健,尤善马上用枪,密军号称‘飞将’。”
单雄信和秦琼初识时,非但不是朋友,反倒是死敌:秦琼的伯乐之一张须陀,就是被李密与翟让(当时李密尚未杀翟让,瓦岗军二主并存)率领的单雄信和徐世勣所杀。
正史中明确记载秦琼曾与瓦岗军交战,若非秦琼临危不乱,身边真正的战友就会全部阵亡。张须陀虽能突围,却为了救被围困的部下多次冲入重围,最终力竭战死,临死前感叹:“兵败如斯,何以见天子?”其部众连夜哭泣数日。秦琼只得率剩余兵力投靠裴仁基。
张须陀本能突围逃生,却为救部下舍身赴死,秦琼和罗士信作为其左右臂膀,怎能不痛恨瓦岗军?
秦琼和罗士信加入瓦岗军并非心甘情愿,而是被河南道讨捕大使裴仁基胁迫:“张须陀为密所杀,裴仁基收其部众,多次击败李密军,隋大乱间,功劳未被记录。监军御史萧怀静欲弹劾裴仁基,裴行俨恐惧,遂杀萧怀静,率众归顺李密。”
李密见到秦琼大喜,任命为帐内骠骑,礼遇极高。李密定会向秦琼解释:张须陀阵亡时翟让尚为瓦岗首领,李密只是参谋二把手,杀死张须陀责任应归翟让。
当李密杀翟让,砍伤徐茂公,单雄信跪地求饶时,秦琼、罗士信、程咬金等人冷眼旁观,是否心生暗喜,读者可自行揣摩。
秦琼加入瓦岗军后作战勇猛,还曾救李密性命,这可以理解:彼时李密已表态归顺隋朝,带兵讨伐弑君逆贼宇文化及。作为原隋将,秦琼对杀杨广的宇文化及自然恨之入骨。
李密被宇文化及击败中箭昏迷,众人溃散,唯有秦琼奋力护卫,使李密逃脱。秦琼还率兵与宇文化及激战,使其退兵。
秦琼拼死抵抗宇文化及,而单雄信对王世充则不战而降,瓦岗军因此崩溃。秦琼、程咬金身负重伤,成为王世充俘虏。
单雄信不战而降直接导致裴行俨中箭坠马,程咬金被长槊穿胸,秦琼、罗士信等人被押至王世充面前。这是秦琼心中第二重仇恨:若单雄信不临阵叛变,何至于被俘?
秦琼恨单雄信自有理由,但单雄信的行为也非全错——他极可能是在为翟让报仇。
徐茂公、单雄信皆翟让嫡系,翟让被李密杀害,徐茂公丢了半条命,单雄信若服软便死无葬身之地,只能忍辱负重,等待时机反击。王世充为单雄信提供击败李密、复仇机会,单雄信因此效忠王世充。
秦琼和单雄信在瓦岗军时关系冷淡,转投王世充“大郑军”后更志不同道不合,遂在程咬金劝说下投唐,惟其妻儿未能逃出。
秦琼投唐前已有家室,李渊对此感动:“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,又建功立业,朕肉身虽可为卿所用,何况子女与玉帛?”古文中“妻子”指正室夫人与儿子,妾室与女儿不计。秦琼失去妻儿,仇怨深重。
秦琼之子后娶尉迟敬德孙女,亦是无奈之举。秦琼投唐后再娶,子嗣年幼。嫡长子秦怀道于公元625年唐武德八年出生,方继承秦氏爵位和勋业。娶尉迟宝琳女儿者疑为秦怀道弟弟。
秦琼与程咬金均失去原配,虽无史料证明单雄信所为,但单雄信作为王世充大将军,未尽保护责任。二者原无深交,自然无心护卫。
此处须重申:本文基于正史,不谈《演义》中秦琼卖私盐、柴筢等故事。秦琼原配夫人出身隋唐门阀清河崔氏,为续弦。
综上所述,单雄信至少在三件事上亏欠秦琼,秦琼因此“忌恨”单雄信,见死不救实属情理之中。
演义中单雄信是豪气干云、义薄云天的英雄,然正史中评价则复杂得多:单雄信“背叛”李密、瓦岗军,是否可以理解?秦琼不救单雄信,是不是合情合理?若秦琼真欠单雄信人情,向李渊李世民求情,能否救得其性命?这些问题,留给读者自行思考。
---
如果你需要,我还可以帮你调整语气或进一步丰富细节。你觉得这样改写怎么样?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