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3日,一名30岁的女子乘坐了大约11小时的飞机,从新西兰飞往广州,可下机后约10 分钟,该女子出现呼吸困难、咯血症状,随后意识丧失。被紧急送医后,又出现室颤、心跳骤停。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插管、除颤等全力抢救措施,仍未能挽回其生命。
医生表示,因发病急骤,未能及时完成肺动脉CTA 检查,但结合临床症状,高度怀疑为肺动脉栓塞。
01
“肺栓塞”与久坐有何关联?
肺栓塞是因血栓等栓子阻塞肺动脉引发的急症,其核心诱因之一正是久坐。当人体长时间保持坐姿时,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减缓,如同“河道淤积”,血液黏稠度随之升高,红细胞更易聚集。此时,若血管内皮因血流缓慢受损,凝血系统会被激活,形成深静脉血栓(DVT)。这些血栓一旦脱落,会随血液循环进入右心,最终卡在肺动脉或其分支,导致肺循环受阻,引发呼吸困难、胸痛甚至猝死。
尤其长期久坐(如连续4 小时以上),风险会明显升高。比如长途飞行、久坐办公、长时间驾车等场景,下肢静脉受压、血流不畅,加上饮水少、活动少,血栓形成的 “土壤” 更肥沃。数据显示,久坐人群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 2-3 倍,而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概率也随之增加。
展开剩余67%02
长期久坐不动有何危害?
久坐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常态,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。看似“安逸”的久坐习惯,实则正悄然侵蚀着全身健康。
1.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
久坐时,下肢肌肉收缩减少,血液回流缓慢,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。血栓一旦脱落,可能引发肺栓塞,危及生命。同时,久坐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,脂质沉积加速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2. 代谢系统紊乱
长期久坐会抑制“脂蛋白脂肪酶”的活性,这种酶负责分解脂肪。其活性下降会导致脂肪堆积,引发肥胖、胰岛素抵抗,甚至2型糖尿病。研究显示,每天久坐超6小时者,糖尿病风险增加33%。
3. 骨骼肌肉退化
久坐时,腰部、颈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易引发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。此外,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肌肉萎缩、骨质疏松,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。
4. 消化系统受损
久坐会减缓胃肠蠕动,引发便秘、腹胀,长期可能诱发结肠癌。
03
抵消久坐危害,4步就够了!
久坐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但通过科学调整习惯,只需4步即可有效降低风险!
1.定时起身
每坐30-60分钟,起身活动3-5分钟。可进行原地高抬腿、踮脚尖、拉伸颈肩腰背等动作,促进下肢血液回流,缓解肌肉紧张。研究显示,频繁短暂活动可使血栓风险降低40%。
2.微运动融入生活场景
办公时,尝试“坐站交替”:用可升降办公桌或定时站立工作;接电话时边走边聊;通勤选择步行或骑行部分路程。这些微小改变能显著增加每日能量消耗,改善代谢指标。
3.针对性强化核心肌群
久坐易导致腰腹无力、体态不良。每日进行10分钟平板支撑、桥式运动或靠墙静蹲,增强核心稳定性,减轻脊柱压力,预防腰肌劳损和颈椎病。
4.保持正确坐姿与设备调整
座椅高度应使双脚平放地面,大腿与地面平行;屏幕中心与眼睛平齐,避免低头或仰头;使用腰靠支撑腰椎自然曲度。正确姿势可减少肌肉骨骼负荷。
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
编辑:吴敏婷
发布于:广东省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